如果將來我把對港女現象的畢生研究結集成書,書名為《On the Origin of Kong Girls》,探討港女出現的Scientific Explanations,不知能否擁有Charles Darwin的學術地位,死後葬在浩園呢?
我是市場經濟和進化論的信徒。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。一罐可樂所以賣5圓,是因為賣6圓或賣4圓都賺得比較少。前者會供過於求,後者會求過於供,而5圓便是一個Equilibrium。一個公園所以有十萬隻蟻,是因為有足夠維持這個數量的食物,同時沒有過多的天敵。一旦Equilibrium打破,面對競爭,你便需要進化,改變自己,才能生存。復活節島的歷史正是這些理論一個很好的寫照。島上全盛時期有過萬居民,由於人口過多,便發生爭奪資源的內戰,以致人口遽減。後來荷蘭人登陸,殺死一些住民後,亦把很多人賣去南美作奴隸。而外來者帶來的瘟疫,更屠殺了大部份的人。最後能抵抗以上種種而生存下來的原住民,只有百多人而已。港女現象的出現,絕非偶然,乃必然地符合這些自然規律,是整個香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秩序結合而成的Equilibrium。而製造港女Equilibrium的最大元凶,非常弔詭地,不是別人,正是一班每天口誅筆伐臭罵港女的港男也!
沒有港男便沒有港女,相輔相成。你說港女太刁蠻嗎?那又是誰寵壞她們的呢。有女子說得好:「就是因為行得通,才會這樣做。如果我們試過刁蠻這方式行不通,根本一早便不會再這樣。」有多少人,雖在男人飯局中對港女大肆聲討,但面對心儀女子時卻又蝦腰弓背大獻欣勤。為了走捷徑奪其芳心,即使面對頤指氣使無理要求,卻一一甘之如飴。有多少人,聲稱自己去過三十多個國家和過百個城市,從未見過一個城市像香港那樣,男人走在街上需要拿兩個袋。但轉眼間,你又會見到他們在商場裡厚顏無恥地幫女友挽著LV,另加幾大袋戰利品。你說那些空姐甚麼的,滿身銅臭貪慕虛榮。但若非一些除了錢之外一無是處的男人,幫她交$4000圓電話費和買數卡鑽石來討好她,這種女人又怎會出現?你說港女懶惰望嫁人不工作,但若非一些男人求愛時說甚麼供她讀書養她一生,這種願景又怎會流傳?港女面對的挑戰,其實絕不比復活節島上的原居民少,一來女多男少資源短缺,二來亦有內地女子這些外來威脅。若港女沒有其生存價值,一早便滅亡了,或者早早便需要進化,改變自己免遭淘汰。但這個Equilibrium至今還屹立不倒,根本是因為有充足的養份,罪魁禍首,就是港男!
Wednesday, May 09, 2007
Friday, May 04, 2007
現代
「現代主義」,「後現代主義」,是很多人經常提及但又未必了解的哲學詞彙。而今天的話題是,「前現代主義」永恆不滅﹗
1893發表的《共產黨宣言》意大利文版序言中,恩格斯如此寫道:「Il chiudersi del medioevo feudale, l'aprirsi dell'èra capitalista moderna sono contrassegnati da una figura colossale; è quella di un italiano, il Dante, al tempo stesso l'ultimo poeta del medioevo e il primo poeta moderno.」在此我不翻譯原文了,大家可以自行找譯本。恩格斯這段說話,我一直非常同意。如果要用一個人物來像徵人類由古代走進現代的分水嶺,他不會是牛頓,不會是哥倫布,亦不會是Bill Gates。而是文中這個意大利人,名叫但丁(Dante)。他是第一個敢於以自己作品挑戰教庭權威的人,揶揄迷信,諷刺教會的高壓統治,嘲笑基督教使人喪失理性。其實西方現代化的歷史幾乎就是反抗基督教的歷史。自但丁以後,有了文藝復興。為何稱為復興?皆因教庭以權力統一了文學的口徑和藝術的內容,歐洲成了一言堂,致使文藝滅亡了,所以才要復興,百花齊放。自此不久,有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。有了理性主義的興起。再有了Newton和Laplace奠定現代科學的基礎,以理性代替迷信。後來,有了伏爾泰,盧梭,洛克和康德。有了啟蒙運動。有了大革命。民主,自由,平等,人權的種子因而萌芽。
這個年代,通稱為現代主義興起的年代,像徵實驗求證,強調理性和邏輯。那甚麼是「前現代主義」呢?常跟朋友和學生提及一部法國導演Luc Besson(名作有《第五元素》)在1999年拍的電影,是說明「前現代主義」的最佳提材。戲名是:《聖女貞德》(The Messenger: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)。單聽名字會認為只是歷史片或者傳記片,其實片中隱藏了不少對前現代主義的揶揄和嘲諷。少女時代的Jeanne有一天在曠野看到一把劍,她拾起劍時卻突然聽到教堂的鐘聲,然後看見異像,風雲變色。她自此堅信自己被神賦予使命,要帶領法國人打敗英國人。後來Jeanne被擒而面對宗教裁判庭,她在獄中看到不知是神還是魔的幻象,那幕戲非常有趣。那幻象質問她,為何認為自己是受到神的差遣?你少時拾獲的那把劍,不可以是有個騎士騎馬跑過時掉下的嗎?不可以是有兩人在打鬥時其中一方脫手留下的嗎?或者最簡單的,不可以是一個人路過時扔掉的嗎?為可有千百個可能性,你偏要選擇幻想那把劍是由天堂射下的曙光所引領,加上眾天使在齊唱聖詩的環境中緩緩而下,落在你路過的草地上呢?Jeanne無言以對。她的想法,很像米路吉遜執導的《Apocalypto》一片中的瑪雅人,認為日蝕結束乃活人祭祀的成果。非常前現代。
(按:看到這裡,大家腦海中想必早已浮現「回水」兩個字,「來此看你插港女,卻盡說些哲學廢話。」嘿,原來還有人天真地相信,香港是有「回水」這回事的。)
Modernism的興起令到Premodernism式微。現在連羅馬教庭審核一件事件是否Miracle,也要請Third-party獨立調查機構去調查,可見現代主義的威力。但超越很多人想像地,Premodernism的幽靈經歷數百年後,卻在香港得以重生。港女正正便是前現代主義的最大繼承者!如果某天你跟港女女友說不能陪她了,因要回家吃飯。不久後你讓她見到你在街上和另一個女人走在一起。那即使你說一萬句也解釋不了。她並不會相信你剛遇上同事或舊同學,你倆順道一起走。或者剛有路人問路,你好心帶她走一段。又或者那個是你的妹妹,你約了她一起回家吃飯。港女們是不會這樣想的,她只會認定你找藉口推了她而約別的女人。就像Jeanne一樣,她只會相信一個自己構想中的答案。所有理性,科學,邏輯,在那刻都跟她完全無關。如果某天你發覺房中有瓶女性用品,你致電女友問她是否上次忘了帶走時,你會驚訝地發覺她竟然大發雷霆,說你帶了別的女人回家。無論那瓶子是你母親或者妹妹放錯的,或者是你自己忘了曾經買過的東西,又或者那根本不是女性用品,即使還有千百個可能性,她都會置之不理。港女們是很前現代的動物,擁有能與Jeanne匹敵的想像力和對該想像力牢不可破信念,所有Modernity在其心中都會蕩然無存。
其實每次見到她們這些行徑,我都不自覺地想起Luc Besson的電影。可惜我並無能力像那個上帝或是撒旦的幻象一般去Lecture她們甚麼是理性科學邏輯。即使去做,亦當徒勞無功,因其前現代性是Immortal的,並非凡人可以改變。
1893發表的《共產黨宣言》意大利文版序言中,恩格斯如此寫道:「Il chiudersi del medioevo feudale, l'aprirsi dell'èra capitalista moderna sono contrassegnati da una figura colossale; è quella di un italiano, il Dante, al tempo stesso l'ultimo poeta del medioevo e il primo poeta moderno.」在此我不翻譯原文了,大家可以自行找譯本。恩格斯這段說話,我一直非常同意。如果要用一個人物來像徵人類由古代走進現代的分水嶺,他不會是牛頓,不會是哥倫布,亦不會是Bill Gates。而是文中這個意大利人,名叫但丁(Dante)。他是第一個敢於以自己作品挑戰教庭權威的人,揶揄迷信,諷刺教會的高壓統治,嘲笑基督教使人喪失理性。其實西方現代化的歷史幾乎就是反抗基督教的歷史。自但丁以後,有了文藝復興。為何稱為復興?皆因教庭以權力統一了文學的口徑和藝術的內容,歐洲成了一言堂,致使文藝滅亡了,所以才要復興,百花齊放。自此不久,有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。有了理性主義的興起。再有了Newton和Laplace奠定現代科學的基礎,以理性代替迷信。後來,有了伏爾泰,盧梭,洛克和康德。有了啟蒙運動。有了大革命。民主,自由,平等,人權的種子因而萌芽。
這個年代,通稱為現代主義興起的年代,像徵實驗求證,強調理性和邏輯。那甚麼是「前現代主義」呢?常跟朋友和學生提及一部法國導演Luc Besson(名作有《第五元素》)在1999年拍的電影,是說明「前現代主義」的最佳提材。戲名是:《聖女貞德》(The Messenger: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)。單聽名字會認為只是歷史片或者傳記片,其實片中隱藏了不少對前現代主義的揶揄和嘲諷。少女時代的Jeanne有一天在曠野看到一把劍,她拾起劍時卻突然聽到教堂的鐘聲,然後看見異像,風雲變色。她自此堅信自己被神賦予使命,要帶領法國人打敗英國人。後來Jeanne被擒而面對宗教裁判庭,她在獄中看到不知是神還是魔的幻象,那幕戲非常有趣。那幻象質問她,為何認為自己是受到神的差遣?你少時拾獲的那把劍,不可以是有個騎士騎馬跑過時掉下的嗎?不可以是有兩人在打鬥時其中一方脫手留下的嗎?或者最簡單的,不可以是一個人路過時扔掉的嗎?為可有千百個可能性,你偏要選擇幻想那把劍是由天堂射下的曙光所引領,加上眾天使在齊唱聖詩的環境中緩緩而下,落在你路過的草地上呢?Jeanne無言以對。她的想法,很像米路吉遜執導的《Apocalypto》一片中的瑪雅人,認為日蝕結束乃活人祭祀的成果。非常前現代。
(按:看到這裡,大家腦海中想必早已浮現「回水」兩個字,「來此看你插港女,卻盡說些哲學廢話。」嘿,原來還有人天真地相信,香港是有「回水」這回事的。)
Modernism的興起令到Premodernism式微。現在連羅馬教庭審核一件事件是否Miracle,也要請Third-party獨立調查機構去調查,可見現代主義的威力。但超越很多人想像地,Premodernism的幽靈經歷數百年後,卻在香港得以重生。港女正正便是前現代主義的最大繼承者!如果某天你跟港女女友說不能陪她了,因要回家吃飯。不久後你讓她見到你在街上和另一個女人走在一起。那即使你說一萬句也解釋不了。她並不會相信你剛遇上同事或舊同學,你倆順道一起走。或者剛有路人問路,你好心帶她走一段。又或者那個是你的妹妹,你約了她一起回家吃飯。港女們是不會這樣想的,她只會認定你找藉口推了她而約別的女人。就像Jeanne一樣,她只會相信一個自己構想中的答案。所有理性,科學,邏輯,在那刻都跟她完全無關。如果某天你發覺房中有瓶女性用品,你致電女友問她是否上次忘了帶走時,你會驚訝地發覺她竟然大發雷霆,說你帶了別的女人回家。無論那瓶子是你母親或者妹妹放錯的,或者是你自己忘了曾經買過的東西,又或者那根本不是女性用品,即使還有千百個可能性,她都會置之不理。港女們是很前現代的動物,擁有能與Jeanne匹敵的想像力和對該想像力牢不可破信念,所有Modernity在其心中都會蕩然無存。
其實每次見到她們這些行徑,我都不自覺地想起Luc Besson的電影。可惜我並無能力像那個上帝或是撒旦的幻象一般去Lecture她們甚麼是理性科學邏輯。即使去做,亦當徒勞無功,因其前現代性是Immortal的,並非凡人可以改變。
Wednesday, May 02, 2007
直率
說起那位唯一一個聲稱只喜歡靚仔的朋友,她是在倫敦的一位律師(並非洋妞,乃外流港人也)。你對她說自己擁有名貴跑車豪華別墅工人若干,她毫無興趣。你對她顯露自己藝術天份滿腹經綸小提琴造藝甚高甚麼的,她亦不屑一顧。你對她說自己美國名校出身擁有多少個MBA學位且在HSBC任職,她更會嗤之以鼻。她是那種在私人派對中會跟合眼緣者在Store Room幹起來的女人。她唯一喜歡的,就是靚仔。
沒有太多的精心計算和周密考慮,不像升學求職一樣用大學聯招式或者JobsDB式的系統來擇偶,更不會說需要甚麼養得起我那些勞什子的廢話。你未必認同她的行徑,她亦不需要你來認同。而且直率,毫不掩飾。
沒有太多的精心計算和周密考慮,不像升學求職一樣用大學聯招式或者JobsDB式的系統來擇偶,更不會說需要甚麼養得起我那些勞什子的廢話。你未必認同她的行徑,她亦不需要你來認同。而且直率,毫不掩飾。
Tuesday, May 01, 2007
男色
上文說起港女不滿自己男友而騎牛找馬。羅倫斯彼德博士在1968年曾撰書描述這種現象,說一個港女不斷騎牛找馬尋覓Better Guy之下,她最終總會遇上一個自己無法駕馭的男人,而裏足不前。每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,每個港女心中都有一個James。這通稱為「彼德定律」。言歸正傳,今次講的是男色。
有道愛美乃人之天性,理論上俊男美女在情場上所向披靡,乃是大自然規律。網主本人,就從來是十分膚淺,從不否認自己喜歡靚女。但以我一直以來觀察所得,發覺絕大多數香港女人口中所宣者,與這種天性論竟然南轅北轍。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,原來是很多女人的口頭禪。我要強調,她們多數並非只說自己不介意對方樣貌,而是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靚仔。在我認識的女人之中,會開宗名義對我說喜歡美男子的,不多不少,只有一人而已。在認知到這個現象的那刻,我不禁熱淚盈眶,心想天憐可見,其貌不揚的網主本人終於有出頭天。原來靚仔此物,實乃情場上之包袱也,即使潘安再世,宋玉復生,在香港都無運行!而我畢竟還有一條生路。
誰知日子一久,卻又發覺事實並非如此簡單。說「靚唔靚仔我都冇咩所謂」之人告訴我,她並不會在網上結識男朋友,原因是「出到黎全部都係核突野」。說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之人,在私人派對中竟對貌似吳彥祖者兩眼發光,後來還雙雙失蹤。說「我都唔介意外表既」之人,某天卻對人盡數其追求者樣貌之不堪。港女言語與現實矛盾差距之大,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。而最有趣的是,我發覺港女只會對男人宣示自己不喜歡俊男,在女人之間卻毫不掩飾。一群女人在中環某Club對鄰桌俊俏ABC評頭品足時,只會吱吱喳喳的言笑甚歡。這個現象,歸根咎底,乃是一種虛偽。
其實,又怎可能有女人不喜歡俊男呢?說不太介意相貌,只問學識才幹身家地位性格品味心腸甚麼的,這還勉強說的過去。但你總不會因為一個人靚仔而不喜歡他,這實在太過奇怪。兩個所有條件完全一樣的男人放面前,一個比另外一個俊俏,你總會對俊俏者較有好感。其實說穿了,否認喜歡美男子就像否認膚淺一樣。對著一個異性說「我喜歡靚仔的男人」和「我喜歡有才華的男人」,兩句話的品味畢竟也有數光年之遙。就像去當教師警察,是為了春風化雨作育英材,又或除暴安良申張正義,一直為兒時夢想。去面試時你總會這樣說,而不會說因為薪高糧準吧?嘴裡祟高就行,心中銅臭當然又是另一回事。虛偽是整個社會的「共業」,並不獨港女如此。現實多數都是膚淺的,只是乎你願否面對。
還有第二類人,當真言行如一,不會和美男子交往。理由是:「我唔鍾意靚仔,因為佢地花心」。此話看似有理,但我卻有點懷疑。理論上一個人花心與否是與其腦部的V1aR表現量有關。這和貌美與否應是兩個independent variables,否則的話如何解釋有大量花心貌醜漢存世。不信者不妨作個hypothesis test一試。事實上,並非貌美者比貌醜者更花心,而是前者比後者擁有更多機會,面對更多誘惑。說「唔鍾意靚仔」,某程度上乃是沒自信的表現。不和俊男交往,便不用終日承受不安,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,一段與美男子的關係必會一次又一次地受其他女人所覬覦,沒多女人有自信每次都能守得住。再者,不和俊男交往亦可以享受自己比男友更矜貴的快感,要他擔心我被搶,總好過我擔心他。其實很多港女都有如此感受,不論她們承認與否。不過如此一來,卻受陷入另外一個Paradox,我稱之為「Handsome guy’s Paradox」。如果很多女人當真「唔鍾意靚仔」,那麼靚仔自會成為籮底橙,又怎會擔心靚仔受眾人爭奪呢?十分矛盾。
一句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,包含了太多複雜的情感,不能盡錄。然而話雖如此,現實畢竟殘酷,每個港女骨子裡都是喜歡靚仔的,各位認命了吧。
有道愛美乃人之天性,理論上俊男美女在情場上所向披靡,乃是大自然規律。網主本人,就從來是十分膚淺,從不否認自己喜歡靚女。但以我一直以來觀察所得,發覺絕大多數香港女人口中所宣者,與這種天性論竟然南轅北轍。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,原來是很多女人的口頭禪。我要強調,她們多數並非只說自己不介意對方樣貌,而是公開表示自己不喜歡靚仔。在我認識的女人之中,會開宗名義對我說喜歡美男子的,不多不少,只有一人而已。在認知到這個現象的那刻,我不禁熱淚盈眶,心想天憐可見,其貌不揚的網主本人終於有出頭天。原來靚仔此物,實乃情場上之包袱也,即使潘安再世,宋玉復生,在香港都無運行!而我畢竟還有一條生路。
誰知日子一久,卻又發覺事實並非如此簡單。說「靚唔靚仔我都冇咩所謂」之人告訴我,她並不會在網上結識男朋友,原因是「出到黎全部都係核突野」。說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之人,在私人派對中竟對貌似吳彥祖者兩眼發光,後來還雙雙失蹤。說「我都唔介意外表既」之人,某天卻對人盡數其追求者樣貌之不堪。港女言語與現實矛盾差距之大,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。而最有趣的是,我發覺港女只會對男人宣示自己不喜歡俊男,在女人之間卻毫不掩飾。一群女人在中環某Club對鄰桌俊俏ABC評頭品足時,只會吱吱喳喳的言笑甚歡。這個現象,歸根咎底,乃是一種虛偽。
其實,又怎可能有女人不喜歡俊男呢?說不太介意相貌,只問學識才幹身家地位性格品味心腸甚麼的,這還勉強說的過去。但你總不會因為一個人靚仔而不喜歡他,這實在太過奇怪。兩個所有條件完全一樣的男人放面前,一個比另外一個俊俏,你總會對俊俏者較有好感。其實說穿了,否認喜歡美男子就像否認膚淺一樣。對著一個異性說「我喜歡靚仔的男人」和「我喜歡有才華的男人」,兩句話的品味畢竟也有數光年之遙。就像去當教師警察,是為了春風化雨作育英材,又或除暴安良申張正義,一直為兒時夢想。去面試時你總會這樣說,而不會說因為薪高糧準吧?嘴裡祟高就行,心中銅臭當然又是另一回事。虛偽是整個社會的「共業」,並不獨港女如此。現實多數都是膚淺的,只是乎你願否面對。
還有第二類人,當真言行如一,不會和美男子交往。理由是:「我唔鍾意靚仔,因為佢地花心」。此話看似有理,但我卻有點懷疑。理論上一個人花心與否是與其腦部的V1aR表現量有關。這和貌美與否應是兩個independent variables,否則的話如何解釋有大量花心貌醜漢存世。不信者不妨作個hypothesis test一試。事實上,並非貌美者比貌醜者更花心,而是前者比後者擁有更多機會,面對更多誘惑。說「唔鍾意靚仔」,某程度上乃是沒自信的表現。不和俊男交往,便不用終日承受不安,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,一段與美男子的關係必會一次又一次地受其他女人所覬覦,沒多女人有自信每次都能守得住。再者,不和俊男交往亦可以享受自己比男友更矜貴的快感,要他擔心我被搶,總好過我擔心他。其實很多港女都有如此感受,不論她們承認與否。不過如此一來,卻受陷入另外一個Paradox,我稱之為「Handsome guy’s Paradox」。如果很多女人當真「唔鍾意靚仔」,那麼靚仔自會成為籮底橙,又怎會擔心靚仔受眾人爭奪呢?十分矛盾。
一句「我都唔鍾意靚仔既」,包含了太多複雜的情感,不能盡錄。然而話雖如此,現實畢竟殘酷,每個港女骨子裡都是喜歡靚仔的,各位認命了吧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