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人相信,天地之間,宇宙萬物,都有內外之分。我就是這種人。
我沒能力證明我是對的,也沒這個必要。不過我可以告訴你,不少時空,地域,背景,學識,都截然不同的人,也同樣相信著這個道理。這些人,包括了莊周,包括了René Descartes,甚至也包括了鄭穎濂。當然,他們都不一定是全對的。
三個月前寫了《高質》那篇文章,引起了一些回響。有人問,你說的那些洋港女生活模式,我也同樣地進行著,難道我很有毛病嗎?我可以答,沒有毛病。即使你吃的,喝的,看的,玩的,和文中所述一模一樣,都沒有毛病。問題並不出自行為;問題之根本,乃源自「內外」。
甚麼是「內」?甚麼是「外」?
在一個遠東的城市,擁有一個洋學位,好像很重要。近年很多人都對海外遙距課程趨之若鶩,但報名之前,他們最關心的,並非課內容是否適合,並非有多少重量級教授會越洋來授課。他們最關心的,是一個諾定咸大學的遙距課程,畢業證書之上,究竟會否同時刻上「香港大學太空學院」這個可怕名詞?因為這個證書上的烙印,是會破壞鍍金學位的價值,讓別人看到金玉之中的敗絮。沒有這個名詞,人們才會安心報名交費,小心謹慎,符合消委會提倡的精明原則。
在同一個城市,我認識另外一個人,他很懶。大學畢業後,跑了去歐洲念研究院,之後回老家找了份大學工作。雖然擁有數個學位,但畢業禮,他從沒去過,證書,也懶得去拿。他所感興趣的,是在大學所獲得的學問,並非一紙證書,亦非畢業袍。他求職面試,從不失手,因為研究的內容和方法,已盡在心中,既不需一紙證明,亦不是沒做過的人可以吹牛亂說。在這個意義上,證書寫上的是「哈佛大學」,還是「哈爾濱佛教大學」,都已經不重要了。
甚麼是「內」?甚麼是「外」?
在一個遠東的城市,能說一嘴流利英語,是身份的象徵。大學在爭吵是否將英語作為法定教學語言,中學生的家長絞盡腦汁要把子女往英中送,至於幼稚園的學生,連母語還未掌握,便要開始投入嚴苛的英語訓練課程。學好英語,在這個城市裡,已經成為原教旨主義的信仰。為甚麼要花莫大的心力學好英語?因為這個城市的政商菁英告訴人們,只要英語好,就能掌握現代知識,就能有國際觀,與「國際接軌」。
聽到這裡,我這個求學時期念中文中學的人,胡塗了。我所認識的是,英語所以能成為霸權語言,是因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使用這種語言的人,曾經發表《大憲章》,限制王權,確立了議會政治和法治精神。使用這種語言的人,曾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,創造了半部微積分,亦為物種的起源作出了解釋,使自然科學的研究掙脫了宗教的枷鎖。使用這種語言的人,勇於冒險,曾經縱橫七海,深入不毛,亦曾向險峰,荒漠,甚至兩極,作出勇敢的挑戰。使用這種語言的人,曾經發明蒸汽機,電燈,電腦,互聯網,帶領了科技的發展,亦曾在哲學思考的領域出類拔粹。現今世代,英語文化的確非常強盛,無庸置疑。問題是,這個遠東城市的人們,是否學了一嘴流利的英語,就能夠學懂法治的理念,擺脫迷信,擁有理性科學的精神,獲得無比的想像力和創造力,建立冒險的勇氣,環球的視野,而且能獨立思考,尖刻批判?
當「國際接軌」被簡化為英語的學習,當你在中環看見那些滿嘴流利英語,卻認為Clubbing高級過落D,Les Misérables是Opera,高行健拿過物理獎的洋港女,請你告訴我,甚麼是「內」,甚麼是「外」?
在一個女人聲討港男的網站中,我看見其中一個討論版,擁有很高雅的名字,叫「置地High Tea」。我的腦海中,立即浮現這樣的畫面:一位貴氣的女士,坐在置地廣場裝修別緻的咖啡館裡,一手翻著《Harper’s BAZAAR》,一手拿著茶匙,優雅地攪拌著杯中的紅茶,感覺好像很中產,品味好像很高尚。但我也禁不住在想,「置地High Tea」,代表怎樣的一種生活模式呢?一個人,如能擁有英國人那種悠閒的心情,放下急速的步伐,在下午五點喝一杯紅茶,看一下書,思索一下人生,High Tea,當真需要在置地嗎?High Tea當真需要在Starbucks,需要在Pacific嗎?不,只要你擁有這種心景,無論你在麥當勞,在茶餐廳,在公司,在家裡,你都可以High Tea。而當你真正明白甚麼是「內」,甚麼是「外」,High Tea,又何需要High Tea?沐浴在這種文化中的人,在那個悠閒的下午,無視恆生指數,不理老闆急Call,無論他喝的是Earl Grey還是龍井,無論他吃的是English Muffins還是港式蛋撻,無論他是在看書,思索,還是休息,他都會怡然自得,舒暢愉快。
從這個角度思考Lonely Planet,你會有新的感覺。一個女子,自己訂了巴黎的機票和酒店,抵步後一頭栽進Printemps和Lafayette瘋狂掃貨,夜晚再到紅磨坊旁的La Loco跳舞,順便結識一個鬼佬,然後在一間俯瞰Champs Élysées全景的房間中跟他作深層次體液交流;這種旅遊模式,是否便能稱之為Lonely Planet呢?不,我很想告訴她,這並非Lonely Planet意義的所在。
一個人,如果只停留在歐美一些華麗的大城市,只懂吃喝玩樂和購物,只會參觀一些官方指定的明勝古蹟,雖然回家時能宣稱自己見多識廣,但她永遠都只是一個Tourist。而懂得Lonely Planet文化的人,是會讓自己成為一個Traveler,告別繁華鬧市,故意選擇一些人煙稀少的目的地,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,享受孤獨和廉價的冒險。Lonely Planet,就是在西伯利亞往歐洲的火車上,你會看到人們怎樣把火車的內壁拆開,再把貨物一件一件地塞進去走私;Lonely Planet,就是在打比郡杳無人煙的森林裡,你會拿著電筒,四處找尋羅馬士兵的足跡;Lonely Planet,就是把美鈔塞在馬雅金字塔那個持槍守衛的手裡,拜託他讓你在塔頂睡一晚,感受二千年的天地靈氣,看看會不會被外星人帶走;Lonely Planet就是,去到荷蘭的鄉郊,看見那些風車乳牛和穿著19世紀女傭服的人,你會毫不感興趣,因為你知道那是旅遊局攪的偽景點,其意義相等於維多利亞港的木帆船。
不,有些朋友可能會抗議,這通通都不是。Lonely Planet,就是觀看事物的角度,生活的修養,思考的方式,當你明白這一點,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它。Lonely Planet其實,可以是散發出濃烈鹹蝦醬氣息的那個大澳夕陽。
祟洋,是中國人的原罪。150年前,有很多中國人說,要下決心學習西化,努力與國際接軌。可是他們的學習,卻是表面的;他們對西方的態度,是一種夾雜著階級觀念的盲目媚外態度。結果只學懂了型式,失去了靈魂。時至今天,仍有一些人認為,擁有一個洋學位,說一口流利洋文,去置地喝下午茶,交個洋男友,放假去歐洲購物,對本土的電影食物語言文化嗤之以鼻,這種生活模式,就是高品味,會令人羨慕,而且和國際接軌了。其實弔詭地,這種心態,就是這一個半世紀以來國際化寸步難行的根本原因。
一個真正擁有國際視野的年青人,容閎,在150年前回到中國。他看出了中國國際化的根本問題,明白內外的分別。他知道中國所欠缺的,不只是鐵船大炮,不只是電報火車,所以他決心由人的思想和視野開始改造起。但是知音難求,面對泱泱大國的幾億人,他是孤獨的,注定失敗。這令到他的一生,非常痛苦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3 comments:
看了你的Blog一般時間,愈看發現愈有意思,還自把自為地Link到自己的blog上,有空過來看看就是。
真正so called 有內涵的人,會不會放棄豐厚收入,走去第三世界做義工?或者推動本港政制或民生發展?純粹在金字塔躺躺,也沒甚麼資格笑人膚淺,那是三十五步笑五十步的另類中產feel good 自由行
版主大大不必陳義過高,世人絕大多數都庸俗膚淺沒有內涵
只要有自知之明,庸俗膚淺沒內涵不是罪,是人性
貨不對辦!
你今次講既係社會問題
中國人既問題啊
to anonymous:
庸俗膚淺不是人性,說是人性只是你給自己的借口。
的確有很多有內涵的人,放棄豐厚收入,走去第三世界做義工,做醫生,這些人比目皆是,只是你接觸不了而已。
to david sleeper
用「比目皆是」去形容身邊有內涵的朋友,可能是david 兄較幸運,能夠夏蟲語冰。
敢問david sleeper 此刻是否身處東帝汶的救援中心上網,一面聽著華格納的樂曲,語重深長地向在下解釋膚淺並非人性而是藉口呢?
若是,在下送上衷心的祝福。在下跟其餘六百多萬的香港人一樣,只能繼續營營役役,活在一個永沒完結的「藉口」當中。
「有內涵」和「有豐厚收入」在這篇不就是內和外之區別嗎?
一個人是否有內涵,往往要更深入了解才能知道;
一個人是否膚淺,卻往往在說第一句話就已知曉。
To 一樓的羊
你的Blog我挺喜歡的,會經常去看
謝謝,還請繼續支持就是。
哈哈, 有沒有內涵又有甚麼所謂, 看開一些吧, 日子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 沒內涵還可以慢慢充實自己, 友內涵的也不需要自覺高人一等
過去以過去, 一切還看明天
致圍欄上的羊:
觀迎光臨。看了你的Blog, 覺得很好啊, 你應該可以和那位在東京帝國大學念博士的Titan兄做朋友。
說起《2001:太空漫遊》, 我反而是看《Contact》的時候經常想起, 而不是《SunShine》。
致 Sun 哥:
港女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的一種啊, 至於其他問題, 與本Blog無關, 按過不表。
"祟洋,是中國人的原罪。150年前,有很多中國人說,要下決心學習西化,努力與國際接軌。可是他們的學習,卻是表面的;他們對西方的態度,是一種夾雜著階級觀念的盲目媚外態度。結果只學懂了型式,失去了靈魂。"
So true.
中國人﹐好多野都好表面。沒用靈魂。
Very good. Totally agree. Cheers.
Anonymous 提到...
真正so called 有內涵的人,會不會放棄豐厚收入,走去第三世界做義工?或者推動本港政制或民生發展?純粹在金字塔躺躺,也沒甚麼資格笑人膚淺,......
其實我看得不太明白,希望我没有埋解錯你的意思.....
為什麼一定要放棄豐厚收入,走去第三世界做義工或者推動本港政制或民生發展才叫有內涵?
為什麼在制度下生活就是「沒甚麼資格笑人膚淺,那是三十五步笑五十步」?
外和內,閣下所述的只是「外」卻不是「內」,簡單來說是over generalized 了吧
中國人應該學的是西方人的態度, 而不是一味的祟洋, 中國五千年來博大精深的古籍亦比比皆是, 並不一定被西方比下去, 讀古籍亦不應被定義為頑固守舊。我深信, 如果愛恩斯坦懂中文, 有研究易經陰陽等, 他的成就一定不僅於此。
我們應該去學拉丁文, 不是英文.
很精彩......可读性高!
李甜福ANAK MALAYSIA,
謝謝啊, 原來還有人在讀舊文
香港朋友的BLOG有其独特之处.....很ENTERTAINING,同时让人有思考的空间!!!
李甜福ANAK MALAYSIA,
過譽了
一向在別blog見到貴壇名字,不過因欄目名而沒太大興趣入來,然Imperial College黃老師剛傳來本帖,實看得擊節讚嘆,似乎有空要追追舊帖了!
類似人物也見不少,有空也希望續貂~
難得有人在讀舊文
謝過了
十二年後再次拜讀
好東西就是好東西
再次謝過
Post a Comment